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10月24日)

发布时间:2025-08-26 19:35:57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1、下列语句使用了类比表达方式的是:

  A.我们都是近视眼,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

  B.真子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的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C.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一件也不需要用钱来买。

  D.在宇宙的秩序中,人类有独特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也有独特的地位。

  2、“口感好”“有营养““无污染”……随着这些理念的_______,有机产品迅速增长。然而,一些问题也开始_______:有的生产或销售企业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不规范;有的企业甚至以普通产品_______有机产品。

  A. 推行  突现  替换

  B. 推进  凸现  代替

  C. 推动  突显  冒充

  D. 推广  凸显  假冒

  3、“奋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是曾经的海洋梦想“老三样”,这个梦想也只是在本世界初才得以 实现。但限于当时的能力,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表面文章,对于海面之下隐藏的深海神秘世界,则只是 。

  A. 完整 浅尝辄止

  B. 部分 走马观花

  C. 彻底 浮光掠影

  D. 具体 蜻蜓点水

  4、  情报专家巴克斯特在给花草浇水时,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________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缘故,他竟________地把测试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株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试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形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

  A. 古怪 异想天开

  B. 奇怪 突发奇想

  C. 怪异 浮想联翩

  D. 奇特 心血来潮

  5、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将逐步呈现出两大抓手,一是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二是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

  A. 我国应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B. 我国应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C. 我国应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D. 我国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解析
1、题干的表述不是很准确。类比在句子中的运用,属于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摩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只有D选项符合。

  2、先看第一个空,推广扩大应用或施行范围,推衍扩大,而推动多指使劲地推向前或摇动推进或使工作展开、推进是形容事物的运动状态、推行是指推广施行或推动物体向前,这三个词均是修饰具体事务的,只有推行更适合修饰“理念”这一抽象的概念。突显是指突出地显示,突现是指突然出现,凸现是指突出的显现,而凸显是指清楚的显露,更适合引出后文的具体阐述,因此可选出本题答案。

  3、由常识可知,“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都是我们已经做到的事情,故B项“部分”说法错误,排除。“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由词义可知,第二空选“浅尝辄止”更为恰当。本题答案为A。

  4、本题以第二空为切入点进行排除。“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与前文的“一个……念头”矛盾,排除C项。“心血来潮”形容心中突然产生某种念头,与前文“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念头”表述重复,排除D项。“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突发奇想”形容突然想出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或突然想做某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二者的含义有相似之处,但是“异想天开”明显程度更深。测谎仪器是给人使用的,而巴克斯特竟然将它使用在植物的叶片上,常人看来这种行为是非常荒唐、无法理解的。因此第二空填入“异想天开”更为恰当。再看第一空,“古怪”和“奇怪”是近义词,“古怪”的程度要比“奇怪”深,故本题选A。

  5、这是一道语句表达题。从文段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一句可推出作者以下要重点论述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行测天天练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