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二十八

发布时间:2025-08-25 05:49:59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数量关系时间最少型试题

  行测试卷的数学运算部分,考生经常会碰到一种求“时间最少是多少”、“怎样安排时间最短”、“最短为多少分钟”等这样的试题,此类试题即为统筹问题中的“时间最少型”试题。该类问题没有固定的公式,需要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分析。在此,以下精选几道考试真题,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时间最少型”试题的做题技巧,望考生多做分析,举一反三。

  “时间最少型”试题有以下三个做题原则:

  1.如果是多人依次做事情,则让占时间最少的事件先进行。

  例:某美发厅有甲、乙两位理发师。星期天下午同时来了5位顾客。根据发型不同,给这5位顾客理发所需要的时问分别为10分、l2分、l5分、21分、25分。则这5位顾客理发和等候所需要的时间总和最少为多少分钟?( )
  A. 37 B.47 C. 120 D. 130
  【答案与解析】D。本题是一道统筹问题。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每个顾客所需时间不同,制定一个最优顺序表使总时间最短。5位顾客理发总时间为10+12+15+21+25=83分钟,83÷2≈41分钟,所以甲、乙两位理发师工作时间应比较接近41分钟,这样5位顾客理发及等候的总时间最少。故安排为甲接待10分、12分和21分的顾客,乙接待15分、25分的顾客,这样5位等候时间是10×2+12×1+15×1=47分钟。理发及等候总时间是83+47=10×3+12×2+15×2+21+25=130分钟。故选D。

  2.如果是一人做多件事情,则让能同时做的事情一起进行。

  例:妈妈让李明给客人烧水切茶,洗水壶要1分钟,烧开水要15分钟,洗茶壶要1分钟,洗茶杯要2分钟,拿茶叶要2分。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切好?( )
  A. 15 B. 16 C. 17 D. 18
  【答案及解析】B。本题中李明一个人要完成整个烧水过程,要想时间最短,按照“能同时做的事情一起进行”的原则,可做如下安排: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共计16分钟。在烧开水的时候,洗茶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拿茶叶2分钟,共计5分钟,这5分钟可以和刚才的烧开水15分钟同时进行。因此,最短时间为16分钟。故选B。

  3. 如果是几件事情同时进行,则尽量把最耗时的几件事同时完成。

  例:毛毛骑在牛背上过河,他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过河要2分钟,乙过河要3分钟,丙过河要4分钟,丁过河要5分钟。毛毛每次只能赶2头牛过河,要把4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要多少分钟?
  A.16 B. 17 C. 18 D. 19
  【答案与解析】B。因为是允许两头牛同时过河的(骑一头,赶一头),所以若要时间最短,则一定要让耗时接近的两头牛同时过河;把牛赶到对面后要尽量骑耗时最短的牛返回。安排如下:(1)骑甲乙过河,再骑甲回来,合计5分钟;(2)骑丙丁过去,再骑乙回来,共计8分钟;(3)再骑甲乙过去,3分钟。最短时间共计16分钟。故选B。

数量关系星期日期问题

  在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星期日期这类问题难度不大,但得分率较低,考生稍有马虎就可能做错。究其原因,星期日期问题通常涉及平年、闰年以及大、小月的问题,正所谓年年不相似,月月不相同,从而导致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会出现思维混乱、算不清楚的状况。为了帮助考生能顺利解答这类问题,本文特结合此类问题常考的题型,有针对性的提出简单易操作的解题方法。

  一、基础知识

  星期日期问题通常涉及平年、闰年以及大、小月的问题,因此,学会判定平年、闰年以及大、小月份非常重要。

  1、闰年与平年

  闰年判定口诀: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三千二百年再不闰。即:
  ①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11不是闰年,2012是闰年)
  ②能被400整除但不能被32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是闰年,2100不是闰年,3200也不是闰年)
  闰年(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意一个条件
  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两个条件都不满足

  2、大月与小月

  二、基本题型

  1、已知x年x月x日为星期x,求x年x月x日为星期几?

  这是星期日期问题中最常见的题型,此类问题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小题型:
  (1)所求日期与已知日期同月同日不同年
  解决此类问题,只用记住一句话:每过一年星期数增加1,过闰日再加1.也就是说,每过一年,星期数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1,如果这个时间段包含“2月29日”这一天,则需要再加1(有几个2月29日就加几个1)。
  例1:2011年6月24日是星期五,求2012年6月24日是星期几?
  A、星期五 B、星期六 C、星期日 D、星期一
  【答案】C
  【解析】2011年6月24日到2012年6月24日正好过了一年,星期数应该先加1(每过一年星期数增加1),又由于2012年是闰年,有2月29日这天,而2011年6月24日到2012年6月24日这段时间正好包括了2月29日这天,因此需要再加1(过闰日再加1),一共加2。所以,2012年6月24日为星期日。
  例2:2012年6月24日是星期日,求2013年6月24日是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答案】A
  【解析】2012年6月24日到2013年6月24日正好过了一年,星期数应该先加1(每过一年星期数增加1),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2012年是闰年,有2月29日这天,但2012年6月24日到2013年6月24日这段时间不包括2月29日这天,因此不需要再加1。所以,2013年6月24日为星期一。
  例3:2003年7月1日是星期二,那么2011年7月1日是星期几?
  A、星期四 B、星期五 C、星期六 D、星期日
  【答案】B
  【解析】每过一年星期数增加1,过闰日再加1,从2003到2011共8年,先加8,中间有两个闰日,再加2,一共加10,即加3,所以2011年7月1日是星期五。
  【核心提示】
  ①在星期日期问题中,凡是要求星期几,其核心就在于“过7天与不过是一样的”,所以直接划掉天数中7的倍数即可。
  ②当(要求的年份-已知的年份)是4的倍数且月份和日期都不变时,增加的闰日就是相隔年数除以4得到的商。当(要求的年份-已知的年份)除以4除不尽时,先求已知的年份+余数年的星期数,然后再进行前面同样的计算。
  (2)所求日期与已知日期同年同日不同月
  解决此类问题,同样只用记住一句话:每过一个月,星期数增加(前月总天数-28)。
  例4:2011年6月24日是星期五,求2011年10月24日是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答案】A
  【解析】2011年6月、7月、8月、9月分别有30天、31天、31天、30天,故星期数应该增加2+3+3+2=10,即加3,故2011年10月24日是星期一。
  (3)所求日期与已知日期同年同月不同日
  此类问题非常简单,记住口诀:星期数增加(日期之差除以7所得余数)。
  例5:2011年6月20日是星期一,求2011年6月30日是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答案】D
  【解析】日期之差为10,除以7余数为3,即星期数+3,所以,2011年6月30日是星期四。
  (4)所求日期与已知日期年/月/日都不同
  这类题是以上三类题的综合版,解题思想为:先考虑年份,再考虑月份,再考虑日期。
  例6:2008年8月8日是星期五,求2010年10月10日是星期几?
  A、星期四 B、星期五 C、星期六 D、星期日
  【答案】D
  【解析】2008年8月8日到2010年8月8日,经过2年且不包含2月29日这一天,根据每过一年星期数增加1,过闰日再加1,2010年8月8日为星期日。2010年8月8日到2010年10月8日,经过两个月,8月、9月分别有31天和30天,根据每过一个月,星期数增加(前月总天数-28),因此,一共增加3+2=5,所以2010年10月8日为星期五。2010年10月8日与2010年10月10日相差2天,根据星期数增加(日期之差除以7所得余数),所以2010年10月10日为星期日。

  2、已知某天(昨天、今天、明天等)之前或之后x天是星期x,求某天(昨天、今天、明天等)之前或之后x天是星期几?

  这类题型主要考察的是不同日期之间的间隔天数,这个间隔天数是通过之前或之后x天来表述的。解题方法是:画图,将已知星期几的那天作为初始日期,求出所求日期与初始日期的间隔天数,用间隔天数除以7得到余数a,将初始日期的星期数往前(所求日期在初始日期之前的往前推)或往后(所求日期在初始日期之后的往后推)推a天即求出所求日期的星期数。
  例7:假如“昨天”之后的第15天为星期二,则“明天”之前的第100天为星期几?(上海2005)
  A、星期日 B、星期三 C、星期一 D、星期二
  【答案】C
  【解析】 ? 100 昨今明 15 星期二
  将“昨天”之后的第15天——星期二作为初试日期,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求日期与初始日期相隔100+15-2=113天,113除以7余数为1,所以所求日期为初始日期往前推1天,即星期一(所求日期在初始日期的过去,所以往前推)。

  3、某年/月有x个星期x,求该年/月有几个星期x(或者求x年x月x日为星期几)?

  这类题型相较前面两类,难度有所提升。与前面两类题目不同的是,我们不能直接确定初始日期,需要借助生活常识来挖掘隐含条件,确定初始日期,然后才能按照前面的方法解题。
  例8:某月有四个星期四和五个星期五,请问该月16号星期几?
  A、星期四 B、星期五 C、星期六 D、星期日
  【答案】C
  【解析】一般星期四与星期五是连着的,但是根据题目意思,该月有四个星期四和五个星期五,说明某个连着的星期四与星期五中,星期五属于这个月而星期四不属于这个月,而只有当该月1号时星期五才满足这个条件。所以确定该月1号为星期五,16号与1号相隔15天,15除以7余数为1,所以16号为星期六。

  三、小结

  星期日期问题本身并不太难,只要考生掌握其实质:所求星期数=已知星期数+(间隔天数除以7所得余数),结合上述方法,一般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做出正确的答案。对于星期日期问题的难点就在于求间隔天数,而间隔天数的求解过程往往会涉及闰年、平年以及大小月的问题,所以考生在解题的过程一定要细心,避免出现不应该犯的错误。对于上述的解题口诀,理解之后再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数量关系时钟问题

  近几年,无论在地方或国家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或者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类题型,考察内容通常是关于“时钟上分针和时针的重合、垂直、成一直线、成多少度角及钟表快慢等”问题,在此称之为“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但是很多考生朋友在解此类问题的时候觉得毫无头绪、无从下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毫无疑问,是因为没有抓住时钟问题的实质。希望通过下面的学习能对大家解决此类问题有小小帮助。

  题型一:钟面追及问题

  此类问题通常是研究时针、分针之间的位置的问题,如“分针和时针的重合、垂直、成一直线、成多少度角”等。时针、分针朝同一方向运动,但速度不同,类似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

  1、确定时针、分针的速度(或速度差)

  ①分格方法:时钟的钟面圆周被均匀分成60小格,每小格我们称为1分格。分针每小时走一圈,即60分格,而时针每小时只走5分格,因此分针每分钟走1分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分格。速度差为11/12分格。
  ②度数方法:从角度观点看,钟面圆周一周是360°,分针每分钟转360/60度,即分针速度为6°/min,时针每小时转360/12=30度,所以每分钟的速度为30°/60,即0.5°/min。分针与时针的速度差为5.5°/min。

  2、确定时针、分针的初始位置

  通常以整点,比如3点、4点等这样的时间作为初始位置。

  3、确定时针与分针的路程差(或目标位置)

  例1、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每两次重合之间相隔多少分钟?( )
  A、62.5   B、64.5   C、64(6/11)   D、65(5/11)
  答案:D 解析:分针速度6°/min,时针速度0.5°/min,速度差为6-0.5=5.5°。到下一次重合,分针比时针多走了一圈,即路程差为360°,所以两次重合间隔时间为360/5.5=65(5/11)

  题型二:快慢表问题

  解答快慢表问题的关键是分清楚每块表分针各自对应的速度与路程。
  例2、有一只钟,每小时慢3分钟,早晨4点30分的时候,把钟对准了标准时间,则钟走到当天上午10点50分的时候,标准时间是( )
  A、11点整  B、11点5分  C、11点10分  D、11点15分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快慢表问题,这里面涉及两块表,一块好表,一块坏表(慢表)。好表分针速度为60分格/小时,而我们的坏表每小时比好表慢3分钟,也就是说坏表的分针每小时只走57分格,即坏表分针速度为57分格/小时。根据题意,坏表从早晨4点30分走到上午10点50分,实际上分针走了380分格,即坏表分针的路程为380分格。不管好表还是坏表,他们所经历的标准时间是相同的,所以根据时间相等可以列出以下方程,设好表分针的路程为X,则X/60=380/57,解得X=400,也就是说好表的分针比坏表多走(400-380)分格,也就是说标准时间应该比坏表所显示的时间快20分钟,所以标准时间应该是11点10分。本题有很多考生容易得到错误答案(11点09分),这主要就是由于没有分清楚每块表分针各自对应的速度与路程。

  以上就是时钟问题经常考的两种题型,大家只要掌握时钟问题的本质,将其作为行程问题来解,相信可以较快得到正确答案。

[1] [2] [3] [4] 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行测天天练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