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啃老族的现象(中国啃老现象)

发布时间:2025-08-24 13:18:13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如今“啃老”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春玲认为可以将“啃老族”分为失业、待业人员群体和低收入就业人员群体。早在2009年就有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有多达16.51万“啃老族”,大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被迫加入“啃老族”队伍,他们认为“啃老”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致,是无奈之举。今天,越来越多原本有工作的年轻人却主动辞职回家,加入了“啃老族”的队伍。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从“被动啃老”变为“主动啃老”。可以看出,“啃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也会造成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社会各界应积极的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啃老族”的定义及类型

“啃老族”是指已成年的有劳动能力的离开学校(毕业、肄业、退学),但仍然不能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而要依靠父母提供的供给或支持以维持自身的需要,寄生于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啃老族”的类型可划分为如下几种:

1、养成型“啃老族”: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事事依赖父母的心理,缺乏基本的谋生知识和技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啃老族”。这类群体从小就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在成年后又没有通过学校学习掌握谋生手段,这类群体的形成主要是家庭的责任。

2、挑剔型“啃老族”: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对工作比较挑剔而暂时呆在家里靠父母生活。这类群体大多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业观,这主要是学校的教育制度不够全面而导致的。

3、被迫型“啃老族”: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基本能够满足个人生活所需,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面临结婚、买房等人生大事,不得不向父母寻求帮助。这类群体主要属于低收入就业人群,有工作但是还要依靠父母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结婚买房,这主要是中国的二元结构和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导致。

4、追求梦想型“啃老族”:他们渴望通过自主创业步入富有阶层,但由于他们所设定的目标常常不符合实际,缺乏社会经验,而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啃老”接济生活。

5、丧失信心型“啃老族”:他们面对多次求职无果或在工作上受到挫折时,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对往后的就业丧失信心,不愿意再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宁愿待在家里“啃老”。这类群体没有正确的人生观,遇到挫折不能进行心理调节,最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6、频繁跳槽型啃老族:他们对工作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因而频繁的跳槽,导致最后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回家“啃老”。

[1][2][3]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行测天天练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