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考试网计算机常识-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过程。它是把模块在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的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集成测试的依据是概要设计说明书。
集成测试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软件单元的接口测试、全局数据结构测试、边界条件和非法输入的测试等。
集成测试时效模块组装成程序通常采用两种方式:非增量方式组装与增量方式组装。
非增量方式也称为一次性组装方式。将测试好的每一个软件单元一次组装在一起再进行整体测试。
增量方式是将已经测试好的模块逐步组装成较大系统,在组装过程中边连接边测试,以发现连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后通过增殖,逐步组装至所要求的软件系统。
增量方式包括自顶向下、自底向上、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混合增量方法。
(1) 自顶向下的增量方式
将模块按系统程序结构,从主控模块(主程序)开始,沿控制层次自顶向下地逐个把模块连接起来。自顶向下的增量方式在测试过程中能较早地验证主要的控制的判断点。
自顶向下集成的过程与步骤如下:
① 主控模块作为测试驱动器。直接附属于主控模块的各模块全都用桩模块代替。
② 按照一定的组装次序,每次用一个真模块取代一个附属的桩模块。
③ 当装入每个真模块时都要进行测试。
④ 做完每一组测试后再用一个真模块代替另一个桩模块。
⑤ 可以进行回归测试(即重新再做过去做过的全部或部分测试),以便确定没有新的错误发生。
例3.7对图3。30(A)所示程序结构进行自顶向下的增量方式组装测试。
自顶向下的增量方式的组装过和如图3。30(B)~(F)所示
(2) 自底向上的增量方式
自底向上集成测试方法是从软件结构中最底层的、最基本的软件单元开始进行集成和测试。在模块的测试过程中需要从子模块得到的信息可以直接运行子模块得到。由于在逐步向上组装过程中下层模块总是存在的,因此不再需要桩模块,但是需要调用这些模块的驱动模块。
自底向上集成的过程与步骤如下:
① 低层的模块组成簇,以执行某个特定的软件子功能。
② 编写一个驱动模块作为测试的控制程序,和被测试的簇连在一起,负责安排测试用例的输入及输出。
③ 对簇进行测试。
④ 拆去各个小簇的驱动模块,把几个小簇合并成大簇,再重复做2。3。4步。这样在软件结构上逐步向上组装。
例3.8对图3。31(A)所示程序结构进行自底向上的增量方式的组装测试。
自底向上的增量方式的组装过程如图3。31(B)至(D)所示。
(3) 混合增量方式
自顶向下增量的方式和自底向上增量的方式各有优缺点,一种方式的优点是另一种方式的缺点。
被测程序(A) 加入A 加入B 加入E
加入C 加入D
自顶向下的增量测试
自底向上的增量测试
自顶向下测试的主要优点是能较早显示出整个程序的轮廓,主要缺点是,当测试上层模块时使用桩模块较多,很难模拟出真实模块的全部功能,使部分测试内容被迫推迟,直至换上真实模块后再补充测试。
自底向上测试从下层模块开始,设计测试用例比较容易,但是在测试的早期不能显示出程序的轮廓。
针对自顶向下、自底向上方法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人们提出了自顶向下的自底向上相结合、从两头向中间逼近的混合式组装方法,被形象称之为“三明治”方法。这种方式,结合考虑软件总体结构的良好设计原则,在程序结构的高层使用自顶向下方式 ,在程序结构的低层使用自底向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