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网政治必考知识练习-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典型观点列举

发布时间:2025-08-29 05:18:47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山东公务员网政治必考知识练习-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典型观点列举

1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孔子,是说,“行”是“学”的表现。)

2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是强调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3只有两件:理会,践行行为重。”(朱熹,认为知先于行,在认识上道理明了,就会指导人去行动;行重于知,理会的目的在于践行,只是理会不去践行,等于没学。)

4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熹,是说,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关系。)

5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朱熹,是说,知而不行,则体会不深;见之于行,则认识更明,知行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偏废。这是知行关系问题上的相互辩证法思想。)

6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是说,知是行的来源,行是知的作用;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认为知决定行。颠倒了知和行的关系,是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7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认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8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是故知不行之不可以为学,则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矣。”(王阳明,强调只有通过才能掌握学问,才能穷理。、这是合理的观点。)

9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所行。”(王夫之,强调知行统一。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0行可兼知,行高于知。”(王夫之,强调行对知的决定作用。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l行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魏源,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获得的,行先知后。这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2知难行易天下事惟患于不能知耳,倘能由科学之理则,以求得其真知,.则行之决无所难。”(孙中山,在知行关系上认为,知是难的,行是易的,即知难行易。)

13行先知后宇宙间的道理,都是先有事实,然后才发生言论,并不是先有言论,然后才发生事实”,“夫维新变法,.国之大事也,多有不能前知者,必待行之成之而后乃能知之也。”(孙中山,认为,行在先,知在后,行先知后,知是从行中来的,能实行便能知,能知便能进步。)

14科学虽明,惟人类之事仍不能悉先知之而后行知之也,其不知而行之事,仍较于知而后行为尤为也。且人类进步,皆韧于不知而行者也,此自然之理则,而不以科学之发明为之变易者也。”(孙中山,是说行先知后,行易知难。这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行测知识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