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的易混字词

发布时间:2025-08-24 23:36:07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即使博学,稍有不慎,也可能出现错漏。有些问题连语言文字专家也争论不清,比如“健全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这一句子如何斟酌等等。我认为,做好公文文字审核把关工作,水平高低暂且不论,关键是态度,只要坚持“字斟句酌、刮垢磨光”的态度,只要有疑问就翻翻字典、查查依据,确保公文不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公文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如有一次在审核公文时遇到“尾大不掉”这个成语,不解其意,恐有误用,经查实引用非常贴切,其意是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还有“国民经济”与“地区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等的区别使用。
GDP≠国内生产总值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我国习惯上将国家和地区的GDP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Domestic一词有国内、地区、当地、家里等多种涵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将全国和地区的GDP一律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显然不恰当,香港特别行政区统计部门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就是用的“本地生产总值”。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化地表述,决定将地区GDP的中文名称作如下调整: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省生产总值”,简称为“××省GDP”。各地GDP 称为“各地生产总值”。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告的区别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是刑事诉讼的专用名词。刑事诉讼法规定,以起诉为准,被诉的一方起诉前称为犯罪嫌疑人,起诉后称为被告人。也就是说,因涉嫌犯罪而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者被自诉人提起自诉的刑事当事人,一旦进入诉讼程序,一律被称为“被告人”,把他们称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都是不对的。“被告”是指除刑事诉讼之外的其他诉讼中的被诉方。所谓其他诉讼,包括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如果把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中的被诉方称作“被告人”,也是不对的,他们只能被称为“被告”。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八大成语拦路,13亿中国人过不去》,其中有几个成语我以前就模糊不清。一是明日黄花。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菊花。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而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明日”哪里过时?“昨日”才过时!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一是空穴来风。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白居易诗中也有“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的句子,意思是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容易引来风吹。“空穴”和“来风”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还有美轮美奂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景色、舞蹈之美,其本意是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语出《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咬文嚼字》每年评出十大语文差错:

[1] [2] [3] [4] [5] 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行测知识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