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水的形成
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称为降水。
1)云滴的凝结(凝华)增长
在云的发展阶段,云体上升绝热冷却,或不断有水汽输入,使云滴周围的实际水汽压大于其饱和水汽压云滴就会因水汽凝结或凝华而逐渐增大。当水滴和冰晶共存时在温度相同条件下,冰面水汽压小于水面水汽压,水滴将不断蒸发变小,而冰晶则不断凝华增大这种过程称为冰晶效应。
2)云滴的冲并增长
云滴大小不同,相应具有不同的运动速度。云滴下降时,个体大的云滴落得快,个体小的慢,于是大云滴"追上"小云滴,碰撞合并成为更大的云滴。
2.降水的类型
根据降水形成原因(主要是气流上升特点),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3.降水的时间变化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气象部门为确定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数量特征,并用以预报未来降水数量变化趋势,将降水强度划分为若干等级:
降水的日变化:一天内的降水变化,在很大程度受地方条件限制,可大致分为两个类型:(1)大陆型;(2)海洋型。
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因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全球降水的年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赤道型;(2)热带型;(3)副热带型;(4)温带及高纬型;
4.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降水量空间分布受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等多种因素制约,降水的分布存在纬度带状分布的特点。全球可划分为四个降水带:赤道多雨带;南北纬150~300少雨带;中纬多雨带;高纬少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