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中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统计相对指标的例题)

发布时间:2025-08-27 13:05:12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评析:统计分析作为行政能力测试必考内容,越来越引起广大考生的关注,由于广大考生没有掌握这类题的解题规律,尤其是不会计算相对数,因此,失分较多.本人在教学中,对统计分析相对数计算总结了一些公式,这些公式对提高统计分析的分数大有益处.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在统计分析中运用相对指标,可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相对指标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相关事物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情况,利用相对指标可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有利于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因为相对指标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用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差异程度。所以,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是计算结果能否正确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重要条件。

  分子分母指标的可比性主要包括:指标内容是否相适应;总体范围是否一致;计算方法是否相同;计量单位是否统一。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 各种相对指标应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如下:

  (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如:甲地职工男职工人数占职工人数的70%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现象的类型特征。

  (2)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如:甲地职工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2倍

  (3)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如: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的1.3倍

  (4)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和其他相对指标根本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以双重计量单位表示,是一种复名数。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人口密度=人口总量指标/面积总量指标

  人均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

  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它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计划年度计划(产值、产量、成本、价格)=上年实际(产值、产量、成本、价格)×(100%-本年计划下降率或增长率)

  计划年度实际(产值、产量、成本、价格)=上年实际(产值、产量、成本、价格)×(100%-本年实际下降率或增长率)

  增长率=(实际—计划)/计划数

  此指标根据下达计划任务时期的长短和计划任务数值的表现形式不同,而有多种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时需注意区别。公式中分子减分母的差额表示计划执行的绝对效果。

  例1、某企业1997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800元,1998年计划规定比1998年下降8%,实际下降6%。

  企业1998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108%,1997~1998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试确定:

  ⑴该种产品1998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

  ⑵1998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⑶1998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或少降低的百分点。

  ⑷1998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解:以1997年的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数,根据1998年的计划百分比和实际完成百分比可以计算出:

  ⑴1998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

  800×(100%-8%)=736(元)

  实际单位产品成本

  800×(100%-6%)=752(元)

  ⑵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⑶1993年实际比计划少降低

  6%-8%=-2%即2个百分点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行测知识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