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24日在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海南省省长 罗保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着力打造环境、产业、体制特色,胜利完成了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省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42.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29.6亿元,年均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51.8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2.42亿元,年均增长2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002年的46.2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8.26亿元,年均增长18.5%。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823元增加到2007年的109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423元增加到2007年的3791元,年均分别增长9.7%和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162.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1.97亿元,年均增长17.4%。三次产业结构由34.7:23.2:42.1调整为31.1:29.6:39.3。热带高效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新型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成功重组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洋浦保税港区获准设立。组建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形成项目投融资平台,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海钢、海汽等省属国有大企业,省新华书店集团组建运行,基本完成省属中小国有企业改制。海南农垦下放海南省统一管理的工作已获国务院同意。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第二轮土地承包换证工作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华侨农场改革全面实施,省农信社联合社挂牌运营。开展第三、第四、第五航权开放试点。广泛参与区域合作。进出口势头良好,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07年进出口总额(含炼化项目)73.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25亿美元。新增国际友城12对,成功举办、协办五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四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五届海南岛欢乐节、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07俄罗斯“中国年·海南日”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五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580万人次,海南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集中财力办成了一批改善民生的实事、大事。五年来全省财政预算内社会事业投入达到327.6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1倍。率先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完成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实现达标。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实现职业学校招生4.6万人。新组建的海南大学,实现省部共建。建成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成全省乡镇卫生院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78%、76%和50%,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人。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比国家要求提早一年免征农业税,启动农业保险试点,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8.9亿元。农业科技110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全部实现 “统一加浮动”的标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取消一批涉及民生的收费项目。解决137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三集中”扶贫成效显著,全省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19万人减少到2007年的12.8万人。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09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91.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粤海铁路建成营运,西环铁路完成改造,东环城际快速铁路开工建设;新建、改建公路6000公里,所有行政村通了公路;实施重点港口规划调整和资源整合,新增年吞吐能力3500万吨;扩建改造海口美兰、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42条、国内航线162条。华能海口电厂两台机组竣工投产,东方电厂、海南电网跨海联网工程开工建设,完成220千伏环岛主网建设,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毛拉洞水库、大隆水库相继建成,大广坝二期加快推进。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编制《海南城乡总体规划》和市县及23项重点区域规划。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全部完成,处置土地遗留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信用环境逐步改善。倡导政府执行文化,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明显,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制定修订近50项与生态保护和建设有关的法规规章。全面启动海防林恢复和建设工程,退耕还林造林2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1%,比五年前增加了4.8个百分点,全省环境、大气、水体质量总体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实施严格的土地、矿产资源保护政策。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制度。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淘汰小水泥、小钢铁、小火电13家,整合小橡胶加工企业85家。文明生态村从2002年的1867个增加到2007年的736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2%,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五年间,省政府及其各部门共办复省人大建议1076件、省政协提案1234件。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审议法规议案44项,颁布规章37件,修改和废止规章48件,对901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实行政务公开和重大事项听证制度。成立省政府咨询顾问委员会和科技顾问委员会,推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加强监察、审计监督工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开展“平安海南”建设,依法打击“两抢一盗”和毒品犯罪。一批突出信访问题得到解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型民族舞剧《黄道婆》等在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省图书馆、省健身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成。50万有线电视用户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地质勘查和史志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非典疫情、特大台风等自然灾害和各种矛盾增多带来的冲击和考验,全省人民同心协力,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就。这五年,是我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重要成果,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海南的吸引力、竞争力显著提升的五年。琼州大地充满生机与活力。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