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性法速解数量关系 2010国家公务员备考

发布时间:2025-08-26 03:52:00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

  (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 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 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 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

  A.15  B.16  C.12  D.10

  [答案]C

  [解析]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所以报考A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的倍数,排除选项B和选项D;代入A,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

  【例23】(上海2004-12)下列四个数都是六位数,X是比10小的自然数,Y是零,一定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多少?( )

  A.XXXYXX  B.XYXYXY  C.XYYXYY  D.XYYXYX

  [答案]B

  [解析]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 2、5整除,所以末位为0,排除A、D;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3整除,这个六位数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排除C,选择B。

  【例24】(山东2004-12)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 )

  A.33  B.39  C.17  D.16

  [答案]D

  [解析]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50,是偶数,所以答对的题目与答错的题目的差也应是偶数,但选项A、B、C都是奇数,所以选择D。

  【例25】(国2005一类-44、国2005二类-44)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的总价值是多少元?( )

  A.1元  B.2元  C.3元  D.4元

  [答案]C

  [解析]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3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注一] 很多考生还会这样思考:“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正方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4的倍数”,从而觉得答案应该选D。事实上,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一个硬币是五分,所以只能推出硬币的总价值是4个五分即两角的倍数。

  [注二] 本题中所指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空心的。

  【例26】(国2002A-6)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

  A.34岁,12岁  B.32岁,8岁  C.36岁,12岁  D.34岁,10岁

  [答案]D

  [解析]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倍数递减,因此甲、乙二人的年龄比在3-4之间,选择D。

  【例27】(国2002B-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

  A.30人  B.34人  C.40人  D.44人

  [答案]D

 

[1] [2] 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国家公务员考试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