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公考,成功后的总结
一切发生在08年4月份,大学毕业1年多了,在北京打工,随着北漂族一起工作了2年,发现问题了,这刚上大学的时候房价是8000一平米,,我毕业的时候房价涨到18000一平米,等我一个月能开3000块的时候,我擦,房价飞涨到26000了(按学校附近的房价计算的)。按这个计算,我挣够首付的钱后,大概是30岁了,在5环外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除去女方是有钱人的特例下,还清贷款的日期基本要到40岁了,这期间还不能要孩子。美好的生活眼瞅着被房子夺去,深受打击的我没有气馁,我开始找新工作,准备也玩一次跳槽。开始了投简历,面试……百度、联想、央视资讯、56网、搜房网、优酷网、sina、55bbs、xiaononfu.com……(我也成了面霸一族) 一系列的面试后,原来计算机人才到处都是,在大都市里,扔个硬币都能砸到本科生,砸到硕士不算稀奇,砸到大专才是惊奇呢,计算机专业不愧是失业排行榜第一名!经过2个月的面试,sina总算肯要我,实习3个月,工资3000,正式后3500,上5险1金……玩蛋去吧,大公司里管理严,连点隐形收入都没有,报个电话费,还得两三个领导签字,老子跳个槽才多500块钱,不干!
以前父母曾问过我,考公务员吗?想想总觉得社会黑暗,就算考上了,也被萝卜挤下去,所以一直没有考虑过。。一天深夜,在和朋友打了一宿的双升,早晨5点多吃完豆腐脑,兴致冲冲的打车去爬八大处。站在山顶,冷风袭来,不知哪根错位的筋一下回归正轨。我看清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回家,考公务员……
4月底我回到甘肃,没敢在家呆着,怕亲戚朋友看我的眼神有怪异,我赶紧找了份工作,网站维护,一个月1200,三扣两扣的到手就剩900多了。(所以说资本家的嘴脸一直都那么可恶)。买了一本新华出版社的行测书,花了我36大洋,申论总觉得没啥可复习的,就没买书,不过,我每个月都买半月谈(2.7元),时事资料手册(3.6元)把它们放在厕所里,每天大便的时候就看10分钟(有时便秘,时间更长!),我的申论就是这么度过了1年,开始练题,觉得这些题挺有意思的,做的还挺带劲儿。到6月份,劲头过了,迟迟见不到公考的公告,一点点就看不进去书了。到10月份,一次看球赛,觉得杰拉德戴了个墨镜,太帅了,心血来潮,和父母一商量,去兰州把眼睛手术给做了!之后,为了保护眼睛,10月到过完年,没看过书……
结果这08年居然没招公务员,等到09年,大概是3月份后吧,出来消息了,5月份出公告,我是又盼着早点到来,又怕来了考不上,一天问老娘:万一我考不上怎么办? 得到回复:考不上回北京去,少让我看着心烦……压力啊…自己也定了路,如果这次考不上,回北京我继续打工………我赶紧去书店,又买了2本书,1本党史的行测,一本12块钱的申论卷子。回来后,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在单位,一有空就网络上做题。后来我总结了些经验:行测这东西,象阅读理解,图形推理,谁也不知道正确答案,不要太投入了,有那时间还是把数字计算,资料分析,常识这部分多投入,许多人直接放弃数学计算,或者是最后时间不够,资料分析不得不放弃,但是,这部分的题都是客观题,有标准答案,你算出一道来,就是一道的分,所以要多下功夫。我这次考试就是,数学计算一共错了2道,资料分析一共错了3道。这部分拉分很重要。阅读理解呢?许多人这次回来都觉得自己不错,80,90的都敢吹,算算吧,其实是被参考书给忽悠了!
申论,在每天10分钟的拉屎时间中,我一点点的提高,到考试时,我只练习了下写概括和对策,整篇的没练过笔,只是临考试的时候,我发愤背下来了5篇,分别是:资源问题,安全问题,网络道德问题,农民工问题,就业问题! 哇哈哈,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考场上,我都不用思考,一路飞写,完成后还有40分钟给我发呆的时间。在桌子上写了首诗,因为少儿不宜,就不念了=.=!
公告出来后,我仔细的研究了职位表,并且下载了07年的笔试,面试成绩,做了下系统的分析,我确定了目标。首先,乡镇打死也不报,那是千军万马的职位;其次,市区内的不报,比如城关,竞争太惨烈;再次,只考2门的不报,分析了下大家的心里,都希望少复习一门,也是竞争过于惨烈;最后,加考税务的不报,没接触过,1个月的复习时间,干不过那些老手。思来想去后,一拍桌子一跺脚,就考警察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