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后的第一次讯问,应当是在拘留后的( )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36小时内
D:48小时内
2 . 第3自然段中“这些”指代的是( )。
A: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革新
B:市场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
C: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D: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的成本的降低
3 .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4 . 什么事情已成为你的禁忌?再深入地想一想,你有必要让自己如此的不自由吗?人们有时常常让自己被一些风俗、习惯、禁忌所限制,( )。
A:进退不得
B:疲惫不堪
C:前思后想
D:无从启齿
5 .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文字作品著作权产生的时间为()。
A:作品创作时
B:作品完成时
C:作品发表时
D:作品出版时
6 .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位于滨海省滨海市的某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则有权对该企业用限期治理决定的是()
A:滨海省人民政府
B:滨海省环境保护局
C:滨海市人民政府
D:滨海市环境保护局
7 . 借助现代化科学手段,信息1秒钟可以到达月球,可以绕地球七圈半,等发现了错误再纠正,收到信息者可能已经关闭了收音机。 作者强调的意思是( )
A:高速多向的信息传播将会造成信息的创造和质量的不平等
B:在高速多向的信息时代,信息及时准确地判断和传播十分重要
C:充分肯定了“信息高速公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要注意纠错
D:信息的快速传播将给人类带来许多无法及时纠正的错误信息
8 .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
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
C: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客体提供的
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 . 2004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年纪念日。
A:41
B:31
C:36
D:46
10 . 我国气象部门为做好暴雨分析和服务,一般规定24小时降水量达到多少称为暴雨?( )
A:50毫米或以上
B:100毫米或以上
C:150毫米或以上
D:200毫米或以上
答案及解析
1 . 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后的第一次讯问,应当是在拘留后的( )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36小时内
D:48小时内
答案:B[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人,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2 . 第3自然段中“这些”指代的是( )。
A: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革新
B:市场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
C: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D: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的成本的降低
答案:C。题目详解:这道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对象,根据“临近原则”可知代词指代的主体必然出现在代词的前后句,根据文意可知“这些”指代的必然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因此第1题答案为C项。
3 .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答案:B[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又叫做心情。
4 . 什么事情已成为你的禁忌?再深入地想一想,你有必要让自己如此的不自由吗?人们有时常常让自己被一些风俗、习惯、禁忌所限制,( )。
A:进退不得
B:疲惫不堪
C:前思后想
D:无从启齿
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要选的应该是一个能与前文意思相承接的词。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人们被一些风俗、习惯、禁忌所限制,导致了思想受禁锢,自身处于“进退不得”的境地。
5 .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文字作品著作权产生的时间为()。
A:作品创作时
B:作品完成时
C:作品发表时
D:作品出版时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著作权产生时间。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作品,其何时产生取决于作品的完成,而不是作品的发表或出版。《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著作权法未对作品类型加以区别,因此。作品完成即取得著作权适用于所有作品。故本题答案是B项。
6 .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位于滨海省滨海市的某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则有权对该企业用限期治理决定的是()
A:滨海省人民政府
B:滨海省环境保护局
C:滨海市人民政府
D:滨海市环境保护局
答案:A
7 . 借助现代化科学手段,信息1秒钟可以到达月球,可以绕地球七圈半,等发现了错误再纠正,收到信息者可能已经关闭了收音机。 作者强调的意思是( )
A:高速多向的信息传播将会造成信息的创造和质量的不平等
B:在高速多向的信息时代,信息及时准确地判断和传播十分重要
C:充分肯定了“信息高速公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要注意纠错
D:信息的快速传播将给人类带来许多无法及时纠正的错误信息
答案:B。题目详解:文段虽短,却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两个事实:一是借助现代化科学手段,信息传达变得非常迅速;二是由于信息传播的迅速,当发现错误时信息接受者可能已经关闭了收音机,而使得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由此,文段重点强调的应是:在高速的信息传播时代,为避免错误挪坏胶芎玫木勒颐怯Φ奔笆倍既返么镄畔⒉⒍越邮招畔⒂凶既返门卸希珺项的表述与此一致。
8 .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
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
C: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客体提供的
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案:D。
9 . 2004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年纪念日。
A:41
B:31
C:36
D:46
答案:A
10 . 我国气象部门为做好暴雨分析和服务,一般规定24小时降水量达到多少称为暴雨?( )
A:50毫米或以上
B:100毫米或以上
C:150毫米或以上
D:200毫米或以上
答案:A 解析: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故本题答案为A。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