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媒介的诞生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们使用媒介的独特性也是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生活,这两者本来都有着良好的_______。然而,科学技术与人类意识发展上的失衡,导致媒介在被过度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会脱离人的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发点,,掌控
B:适应性,,规划
C:侧重点,控制
D:目的性,,约束
2 .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一种因果联系
B:都是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D: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3 . 地震迁移是指强震按一定的时间、空间规律相继发生的现象。地震迁移的时空尺度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以沿着一条断裂带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也可在一个地震区内,以地震带为迁移单元。在几百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此外还有地震沿纬度作更长距离的迁移。根据上攵ㄒ澹铝胁皇粲诘卣鹎ㄒ频氖牵ǎ?/p>
A:祁连山地震带由东南向西北发生1920年海原8.5级地震、1927年的古浪8级地震和1932年的昌马7.5级地震
B:华北地震区1484—1732年强震主要发生在山西带上,而1815—1976年强震由西向东迁移到华北平原地震带上
C:土耳其北安纳托利亚地震带在1939—1967年间,大于(含等于)7级的地震自东经400开始以每年约80公里的速度向西迁移
D: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勘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
4 . 竞争规律是商品生产的()
A:内在动力
B:外在压力
C:直接动力
D:根本动因
5 .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_____。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填入上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6 . 反伪斗士何祚庥院士说:“多莉死了,但还有许多克隆牛羊没有死,凭什么就怀疑克隆技术?──两性生殖的小孩还有夭折的呢!”这段话的意思是( )。
A:何祚庥院士是反伪斗士
B:克隆羊多莉死了
C:何祚庥院士对克隆技术充满信心
D:两性生殖的小孩有夭折的
7 .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______,我真的是无限______于我赖以思考和交往的中国文字,并______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
A:陶醉,偏爱,惊讶
B:迷醉,钟情,震惊
C:痴迷,倾心,震撼
D:沉迷,垂青,惊叹
8 . 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属于演绎作品的是()。
A:《<红楼梦)经典诗句评析》
B:《巴黎圣母院》日文版
C:《三个火枪手》电影剧本
D:《(古文观止)难点词汇释义》
9 . 企业参与竞争的最大动力是()
A:增加就业
B: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
C:利润
D:打败竞争对手
10 . 有时候真正的艺术创作并不是可以用理性分析来解释的,有时甚至是伴有几分癫狂特征的。美国当代诗人露丝·斯通(RuthStone)说她年轻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忽然感到有一首诗朝着她走过来,就如在地里出现了一阵闪电,脚下的土地也在震动。斯通赶紧跑回家里把那诗写下来,感觉到那首诗就在她的背后追着她。有时候,跑得不够快,那诗就要离她而去了,就一手拿铅笔,另一只手伸出去把诗的尾巴拉回来。这时,斯通就把诗从最后一个字写到第一个字,也能把整一首诗写下来,只是顺序会倒了过来。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露丝·斯通诗兴大发,是因为她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B:天才最优秀的特质或许就是某种伟大的力量借给他的
C:人们并不会认为天才就是无所不能的圣者,因为这么高的期望值会给艺术家带来压力
D:天才其实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的结合
答案及解析
1 . 媒介的诞生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们使用媒介的独特性也是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生活,这两者本来都有着良好的_______。然而,科学技术与人类意识发展上的失衡,导致媒介在被过度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会脱离人的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发点,,掌控
B:适应性,,规划
C:侧重点,控制
D:目的性,,约束
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义词的辨析。出发点:最主要的动机或着眼点适应性:适应的能力。侧重点:指偏向的方面。目的性:做某事的方向性,目标。掌控:不使对象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规划: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刂普叩囊庠富疃T际? 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由第一句话可知,两个“为了”表明此处谈的是“出发点”,“目的性”本无好坏之别,不选。 从“然而”一词看出,后一空处用“掌控”较为合适。
2 .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一种因果联系
B:都是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D: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答案:“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是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揭示的是一种必然联系;“四季循环,昼夜更替”体现事物在运动,反映事物运动过程的必然联系,但不是因果联系,也不体现发展。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3 . 地震迁移是指强震按一定的时间、空间规律相继发生的现象。地震迁移的时空尺度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以沿着一条断裂带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也可在一个地震区内,以地震带为迁移单元。在几百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此外还有地震沿纬度作更长距离的迁移。根据上攵ㄒ澹铝胁皇粲诘卣鹎ㄒ频氖牵ǎ?/p>
A:祁连山地震带由东南向西北发生1920年海原8.5级地震、1927年的古浪8级地震和1932年的昌马7.5级地震
B:华北地震区1484—1732年强震主要发生在山西带上,而1815—1976年强震由西向东迁移到华北平原地震带上
C:土耳其北安纳托利亚地震带在1939—1967年间,大于(含等于)7级的地震自东经400开始以每年约80公里的速度向西迁移
D: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勘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
答案:地震迁移的定义要点是:按一定的时问、空间规律相继发生。A、B、C三项均符合定义,A、C两项符合“一条断裂带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B项符合“一个地震区内。以地震带为迁移单元。在几百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D项只体现了时间规律,没有体现空间规律,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4 . 竞争规律是商品生产的()
A:内在动力
B:外在压力
C:直接动力
D:根本动因
答案:B
5 .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_____。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填入上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答案:D。题目详解:题干中说的是“薄阴的天气”,可知此时的云量应该较少,“厚厚的云”和“层层的云”显然与语境不合,排除A、B项。C项“薄薄的云”与“压着”搭配不当,予以排除。D项“微微的云在我们头顶流动着”,“流动”一词更能展现出秋天的清爽,与上下文语境一致。因此,侍庋≡馜项
6 . 反伪斗士何祚庥院士说:“多莉死了,但还有许多克隆牛羊没有死,凭什么就怀疑克隆技术?──两性生殖的小孩还有夭折的呢!”这段话的意思是( )。
A:何祚庥院士是反伪斗士
B:克隆羊多莉死了
C:何祚庥院士对克隆技术充满信心
D:两性生殖的小孩有夭折的
答案:C。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寓意启示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提取,本材料中的前一句反问向人们宣告了院士对克隆技术是首肯的,后一句感叹表明并仍对克隆技术充满信心。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
7 .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______,我真的是无限______于我赖以思考和交往的中国文字,并______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
A:陶醉,偏爱,惊讶
B:迷醉,钟情,震惊
C:痴迷,倾心,震撼
D:沉迷,垂青,惊叹
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实词辨析。第一空,从表达倾向来看,材料中“徜徉”、“壮丽的景色”表达积极色彩,因此第一空也应填积极倾向的词,而“沉迷”和“痴迷”具有消极倾向,排除CD。再从第二空看,要与“于”搭配,而“偏爱”是及物动词,不能与“于”搭配,排除A,第三个空格填入“震惊”一词很好的体现出了作者对于中国文字的喜爱。因此正确答案选B。
8 . 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属于演绎作品的是()。
A:《<红楼梦)经典诗句评析》
B:《巴黎圣母院》日文版
C:《三个火枪手》电影剧本
D:《(古文观止)难点词汇释义》
答案:《巴黎圣母院》日文版属于翻译;《三个火枪手》电影剧本属于改编;《<古文观止>难点词汇释义》属于注释;A项不符合定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9 . 企业参与竞争的最大动力是()
A:增加就业
B: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
C:利润
D:打败竞争对手
答案:C
10 . 有时候真正的艺术创作并不是可以用理性分析来解释的,有时甚至是伴有几分癫狂特征的。美国当代诗人露丝·斯通(RuthStone)说她年轻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忽然感到有一首诗朝着她走过来,就如在地里出现了一阵闪电,脚下的土地也在震动。斯通赶紧跑回家里把那诗写下来,感觉到那首诗就在她的背后追着她。有时候,跑得不够快,那诗就要离她而去了,就一手拿铅笔,另一只手伸出去把诗的尾巴拉回来。这时,斯通就把诗从最后一个字写到第一个字,也能把整一首诗写下来,只是顺序会倒了过来。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露丝·斯通诗兴大发,是因为她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B:天才最优秀的特质或许就是某种伟大的力量借给他的
C:人们并不会认为天才就是无所不能的圣者,因为这么高的期望值会给艺术家带来压力
D:天才其实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的结合
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暂无>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