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又进一步指出:“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D:二者都是辩证大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2 . 行政处罚由()的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违法行为发生地
D:行政机关所在地
3 . 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既不要超越历史,去干那些办不到的事情;也不要推卸历史的责任,该干的事情也不去办。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办历史的事要量力而为
B:办事要对历史负责
C:办历史的事反对冒进
D: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 . 在文中的三处________________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A:①无效②制定③隐含
B:①缺失②改写③标志
C:①荒谬②研究③意味
D:①错误②修订③预示
5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验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谁也不会否认,他是尽了最大努力的。
B:劳动部门对一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C: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市政府认真总结造成这一落后局面的原因,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6 . 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A:收容审查
B:劳动教养
C:逮捕
D:行政拘留
7 . 赵明、钱红孙杰三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他们分别被哪个学校录取的,同学们各自作了猜测。同学A猜:“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同学B猜:“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同学C猜:“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孙杰被清华大学录取。”结果,他们的猜测各对了一半。那么,他们的录取情况是()。
A: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B: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C: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D: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
8 . ( )是制定对外政策的基础。
A:独立自主
B:客观判断国际形势
C:综合国力
D:经济实力
9 . 对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A:一文可以多事
B:所有请示都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C:一般不可越级行文
D:结尾常用语为“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10 . 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A: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B: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
C: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D: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答案及解析
1 .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又进一步指出:“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D:二者都是辩证大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答案:B。解析:“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绝对运动的,因此,当你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时候,它已经变化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条河了。“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对上述观点的诡辩,认为当你在跨过河流的时候,河流正在变化,所以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否定了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是错误的观点。
2 . 行政处罚由()的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违法行为发生地
D:行政机关所在地
答案:C。解析: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防止在行政处罚中出现积极的或消极的冲突,《处罚法》明确规定,第一,实行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即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第二,明确了处罚管辖的标准。规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第三,明确出现管辖争议的解决途径,规定对管辖权有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3 . 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既不要超越历史,去干那些办不到的事情;也不要推卸历史的责任,该干的事情也不去办。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办历史的事要量力而为
B:办事要对历史负责
C:办历史的事反对冒进
D: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概括主旨型。阅读材料可知,历史的人办历史的事,既不能超越历史,也不能推卸历史责任,即要对历史负责。故正确答案为B。
4 . 在文中的三处________________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A:①无效②制定③隐含
B:①缺失②改写③标志
C:①荒谬②研究③意味
D:①错误②修订③预示
答案:D。题目详解:<暂无>
5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验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谁也不会否认,他是尽了最大努力的。
B:劳动部门对一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C: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市政府认真总结造成这一落后局面的原因,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答案:A。题目详解:B搭配不当,“现象”应改为“用人单位”。C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加快的是“速度”,扩大的是“规模”;“高校”与“建设大学”搭配不合适。这句话的原意是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规模,并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D成分残缺。“树立”后面缺少相对应的宾语,应该是“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的意识”。
6 . 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A:收容审查
B:劳动教养
C:逮捕
D:行政拘留
答案:C
7 . 赵明、钱红孙杰三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他们分别被哪个学校录取的,同学们各自作了猜测。同学A猜:“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同学B猜:“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同学C猜:“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孙杰被清华大学录取。”结果,他们的猜测各对了一半。那么,他们的录取情况是()。
A: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B: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C: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D: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
答案:分析推理题目。方法一:突破口法。同学A的前半句涉及了两个概念“赵明”和“清华大学”,而同学B和同学C的话中都涉及了这两个概念。由他们的猜测各对一半可知,同学A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即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则同学C的后半句为假,前半句为真,可得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则同学B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故A项正确。方法二:假设法、假设同学A的前半句为真,后半句为假,可得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则同学B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可知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与“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矛盾。所以同学A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则同样可推出A项正确。
8 . ( )是制定对外政策的基础。
A:独立自主
B:客观判断国际形势
C:综合国力
D:经济实力
答案:B[解析]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与世界形势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客观判断国际形势是制定对外政策的基础。
9 . 对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A:一文可以多事
B:所有请示都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C:一般不可越级行文
D:结尾常用语为“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答案:C。解析:请示应当一文一事,故A表述不正确。B项说法太绝对。请示结尾常用“当否,请批复”、“妥否,请批复”等提出请求的用语,D项表述不正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因此,除了特别紧急的情况,上行文都应按隶属关系向上一级机?单位)行文,逐级上报。即使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也应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单位)。所以本题答案为C。
10 . 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A: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B: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
C: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D: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A项用“恐怕本能不”双重否定的句式表明问题的严重性;B项用“无疑”表明了语气的肯定性,证明问题的迫切性。C项用反问句的形式提出,加强对前面问题的肯定。D项中用“是不是”用一种探究的方式来提出问题,相对比较委婉,故D项正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