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槽-地台说和地洼说
它的基本的论点是:地壳运动主要受垂直运动所控制,地壳此升彼降造成所谓振荡运动,而水平运动则是派生的或次要的。驱动力主要是地球物质的重力分异作用。物质上升造成隆起,而下降则造成凹陷。主要的构造单元有地槽和地台两类,并认为地台是由地槽演化而来的。
槽台学说具有一定局限性。陈国达(1956)认为,地壳构造除地槽与地台外,还存在一个新的构造单元--地洼区(原称活化区)。这观点现已发展为一个新的分支--地洼学说。
地洼说认为,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和稳定区可以相互转化,不仅地槽区可以转化为地台区,地台区也可以转化为地洼区,这种转化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的向前发展。地洼本身也不是地壳发展的最后形式和阶段,更可能转化为别的更新的构造单元。当然,地壳发展是不均衡的,各地区、各阶段的情况是有差别的。地洼说的出现使传统的大地构造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