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学说

发布时间:2025-09-01 18:22:25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板块构造学说
(一)大陆漂移说
本世纪初,德国的魏格纳(A.Wegener)根据被大洋隔开的两边陆地的轮廓、地层、构造、古生物、古气候和冰川等各种现象和特点的相似性、相关性和连续性,提出了轰动一时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中生代以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即泛大陆),海洋也只有一个泛大洋。后来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联合古陆开始被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块,像冰块浮于水面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洋壳)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有的海陆分布轮廓。
迪茨(R.S.Dietz)和侯尔登(J.C.Holden)根据古地磁极的移动轨迹资料编绘出一套新的大陆漂移图。
布拉德(E.C.Bullard)等人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大西洋两侧陆块的拼接。后来也发现南半球各大陆也能很好地吻合。
(二)海底扩张说
在六十年代初,赫斯(H.Hess)和迪茨在大陆漂移说和地幔对流说的基础上,根据洋底的新资料提出了有名的海底扩张说。该学说认为,大洋中脊和裂谷体系正是地幔物质上升的涌出口,涌出的岩浆冷凝成新的洋底,由于不断涌出和冷凝,结果便导致洋底向两侧不断扩张。
(三)板块构造说
六十年代后期,有一批学者在新资料新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简称板块构造说)。它把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震与火山活动、山脉的形成等许多地质现象,纳入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来解释全球性的构造运动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它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板块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的,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如大洋中脊和裂谷、海沟、转换断层等分割成相互独立的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或岩石圈的块体,称为板块。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区域,各板块之间的接合处则是相对活动的地带。目前认为,对全球构造的基本格局起控制作用的有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大洋洲(或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个划分方案是由勒皮松(X.Lepichon)等人提出的(1968)。当然,除六大板块外还可划分出许多较小的板块。板块构造的内容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其边界上。已知的板块构造边界有三种类型:
1.扩张(或增生)型边界
2.俯冲(或汇聚)型边界
又可分为两种:1)岛弧海沟型边界,2)地缝合线型边界。
3.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
另外,在三个板块相邻接的地点,称为板块的三联接合点。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行测知识 ★ 
Top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