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痧的概述
风痧,是以发热、咳嗽,全身出现细沙样玫瑰色红疹,伴见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二、风痧的病因
外感风热时邪是引起风痧发病的原因。冬春之季,风热时邪,经口鼻而入,袭于肺卫,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则周身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肌肤瘙痒,而发为风痧。
三、风痧的症状
(一)邪郁肺卫
证候表现:起病发热,不恶风寒,喷嚏流涕,咳嗽口渴,精神如常,胃纳欠佳,皮疹布发,疹色红赤,稀疏细小,肌肤作痒,皮疹经2-3天渐见消退,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治法主方:疏解风邪,清热透疹。
方药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桔梗、薄荷、甘草。
(二)邪热炽盛
证候表现: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饮冷,饮食不振,皮疹稠密,疹色红赤或紫暗,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营,透疹解毒。
方药常用药:桑叶、菊花、仙鹤草、连翘、赤芍、紫花地丁、板蓝根、丹皮、甘草。
五、风痧的预防护理
(一)隔离患儿,隔离期从起病至出疹后5天。
(二)风痧流行期间,尽量不带易感儿到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痧病儿接触。
(三)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风寒侵袭。
(四)注意营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吃煎炸油腻食物。
(五)防止搔抓损伤皮肤而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