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时有出现的题型,计算问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属于难度较小的题型,考查概率居中。当考试难度偏中等及以下时,以2008年、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为例,则计算问题出现概率较高。
近年计算问题考侧重考查考生对常见方法技巧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计算问题的方法包括凑整法、尾数法、裂项法、公式法、比较大小、分组法。
凑整法:凑整法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明白凑整法更本质的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考题中凑出任何自己需要的数字,这个数字不一定是25或者125,而是自己需要的数字,例如在星期日期问题中,本质的凑整是凑出7这个常用数字。
例. 算式 的值是( )。
A.312 B.348 C.570 D.286
答案:C
解析:原式= =5
尾数法:应用尾数法的要求就是:选项中出现尾数不同。这里魏老师特别提醒考生,在计算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是不是可以应用尾数法。
例. 2002×20032003-2003×20022002的值是( )。
A.-60 B.0 C.60 D.80
答案:B
解析:两位尾数法:原式的末两位数字运算得:02×03-03×02=00,故选B.
裂项法:在使用裂项法时要注意,多个相同分子的分数相加时,多半可采用将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然后分成两个分数相减的形式再相加。
例. 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裂项法原理,原式=(1- )× = .
公式法: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学运算部分常用公式并不多,诸如完全平方和差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平方差公式等,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考查较少,记住公式即可。
例.
的值是( )。
答案:D
比较大小法是秋季个数的最大、最小值,比较两个或三个数大小,王老师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把一组数转换成同一个数系内的数,在同系数内比较,通过化简、通分、寻找中间值和同类转换来实现。
例1.已知甲的12%为13,乙的13%为14,丙的14%为15,丁的15%为16,则甲、乙、丙、丁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由条件可知,甲=(1+ )×100,乙=(1+ )×100,丙=(1+ )×100, 丁=(1+ )×100,可知甲最大.
分组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运用数字的四则运算性质,利用分组,使计算大大简化。
例1. (101+103+…+199)-(90+92+…188)=( )。
A.100 B.199 C.550 D.990
答案:C
解析:原式=(101-90)+(103-92)+…+(199-188)=11×50=550.
以上是关于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的计算问题常用方法与技巧总结,最后提醒考生在备考时可通过试题特别是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仔细体会,学会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