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据统计,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超过104万人,最终能捧上“金饭碗”的仅13566人,淘汰率高达98.7%。除少数幸运儿,更多人充当了公务员考试的“分母”,他们自嘲是“国考炮灰”。仅仅一年时间,面对“2600:1”的录取比例,“国考炮灰”的大比例增加已是不争事实。
自从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实行网上报名以来,通过的报名人数从2001年的32904人次已经激增到2008年的近80万人次。在2007年报考与录取的平均比例达到了42比1,而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60比1,2009年的比例可想而知,这都说明了公务员职位的含金量之高。但是,1996年至2002年的7年时间里,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共辞退了1.8 万名公务员。相比之下,公务员的稳定性和“旱涝保收”不言而喻。
当然,大量优秀人才热衷于当公务员,对于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乃至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都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连年大幅增加,直至超过100万人时,笔者以为,这种过热的现象隐含着一种不良倾向——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加入“分配性努力”队伍而非“生产性努力”队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