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成果。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近十年来,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定点帮扶地区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35亿元,引进企业实际投资151.6亿元。
据介绍,2012年,教育部组织44所以综合类、理工类为主的直属高校对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进行定点扶贫,11所直属高校参与落实滇西专项扶贫任务。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帮扶力量,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部署,将新增20所直属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经过八年脱贫攻坚和两年乡村振兴,75所直属高校全力投入,攻坚克难。教育部切实发挥对直属高校定点帮扶的牵头作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近十年来,直属高校累计投入引进扶持资金44.35亿元,帮助引进企业663家,引进企业实际投资151.6亿元。教育帮扶方面,累计培训教师11.64万人次。产业帮扶方面,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引进专业力量、促进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实现了帮扶地区农业产业的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升值。受援县、村不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是的,从弱到强。十年来,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77.76万人次,帮助制定规划项目1352项,实施科研项目1949项。在卫生援助方面,我们深入开展医生和设备保障、医务人员培训、医疗巡游、健康知识宣传等工作,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一大批受援县历史上首次拥有三级医院。在消费帮扶方面,我们充分动员校内外力量,通过建立高校“订单式”农产品直供基地、物流采购、工会采购、以及老师和学生的现场直播。十年来,我们采购、协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达44.01亿元,国家消费援助“832”平台收购额度始终位居中央单位前列。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在定点帮扶云南省镇康县时,学校通过科技庭院,围绕当地茶叶、干果、甘蔗、肉牛等支柱产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培养了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积极选派13名精英干部到一线工作,选派8批47名研究生支援教学组;增加定点帮扶县数量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校还将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拓展至云南省临沧市、怒江州、昭通市、曲靖市等地。建设了近20个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形成了昆明城市带动乡村振兴的多项实践经验,包括临沧小农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模式、昭通扶贫致富示范区试点实践等模式,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农村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教育部在直属高校组织了102个创新试点,服务乡村振兴五大工程。以创新为手段、实验为途径、项目为载体,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项目实施一年来,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