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六)

发布时间:2025-08-23 23:07:37
 1、请长按红色复制 考试报名提醒 ,也可以点击右侧的按钮
 2、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官方公众号。
 3、回复大礼包,获得30G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视频、真题、题库、教材等)资料!

中国工人之缺

  任何市场都有供需矛盾,劳动力市场也不例外。中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这一资源有它的短板,短在技能,短在素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有旺盛需求,然而这种需求有选择、有门槛,并非不求质量、照单全收。供需的错位具体到工矿企业,突出表现为技术工人短缺,尤其是高级技工短缺。

  山东省技术工人缺口30万人,北京市技术工人缺口50万人,湖北省技术工人缺口200万人……我国城镇企业现有1.4亿多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约占一半,但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5%,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近40%的水平相差甚远。全国仅高级技工缺口即高达千万,越来越多的企业即使开出高薪,也招不来符合要求的技术工人。

  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归根结底要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先进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工人是关键因素。韩国制造业的起飞、转型和升级得益于有一个很好的人才链,科学家出思想,高级工程师出设计,高级技师把设计方案变成优质产品。而在我国,工艺制造环节常常成为技术创新、产品换代的瓶颈。仅以高档数控设备为例,由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要领,这些花大价钱买来的生产工具利用率不到30%,许多功能用都用不起来,更不要说改进革新,推动“工具的革命”。技术工人短缺,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流的工人生产一流的产品,中国制造业要由大到强,技术工人是关键。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近2000亿元。同样的手表配件,在中国工厂与在瑞士工厂组装,为什么质量不一样?同样的轿车部件,国内企业组装车为什么和进口原装车相差甚远?技术工人短缺,制约着产品质量的提高。

  人们常说,由于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有市场号召力的自有品牌,中国制造业在不少方面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但一个产业的竞争力,既取决于创造力,也取决于执行力,更取决于创造力与执行力的完美结合。技术工人正处在这两条曲线的交叉点上,肩负着中国制造业腾飞的时代重任。

  职业教育的缺陷,是技术工人供给的瓶颈。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110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超过3000万,已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一方面,不少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大多为缝纫、烹饪、电器修理,仅仅适应就业需要,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投入不足,许多职教中心“大楼空、设备空”,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专业知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薄弱,使职教水平大打折扣。

  企业用工的短视,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曾经,国有企业的技术培训搞得红红火火,职工夜校、业余学校座无虚席,但随着国企的纷纷改制,原有的技术工人培训系统濒于瘫痪。更有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对职工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使用不培训,用于就业人员的人均教育经费投入远未达到国家规定1.5%的最低比例。

  工人地位的变迁,正蚕食着技术工人金字塔的基座。曾几何时,工人老大哥是一个多么让人羡慕的身份,可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随着企业打破“铁饭碗”,随着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一线工人与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差距越拉越大,工人身份的优越感日渐丧失。不少家长认为脑力劳动才是体面的工作,孩子报考普高上大学才有面子。很多学生只有在万般无奈下才去职校学习,即便去了也学得并不安心。

  技术工人的成长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名优秀的高级技工,不仅需要有灵巧的头脑和双手,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有在实践中长期的坚持和磨练,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支付劳动力再生产的高昂成本。“转变观念”的理性倡导离开培养、评价、激励机制的有力支持,改变不了高级技工后继乏人的现状。临渴掘井、临渊羡鱼式的高薪聘请,一时之间“变”不出优秀的人才。只有透过表象,看清“供不应求”的实质,真正从根本上培土施肥,才能推动技工队伍的茁壮成长。
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伟大进程中,党中央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面临着难得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鲜明对比中,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创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令人信服的伟大成就,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坚不可摧的实践基础。二是我们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以及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重大活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大力宣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排除万难,办成大事、办好喜事、办妥难事的伟大实践和丰功伟绩,大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空前巩固,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三是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这个目标任务,大力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做新时期雷锋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明显改观,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发生可喜变化,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风采。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既为我们学习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极好机遇,同时也使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在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同时抵御西方有害思想文化的渗透,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国内环境看,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日趋明显。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的思想相互交织,反映在道德建设领域,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反应强烈。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更加有效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和文明和谐风尚,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看,随着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社交网络、微博的迅速兴起,信息传播更为快捷、覆盖更为广泛、影响更为巨大,既为先进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播提供了新阵地,也为各种不良信息传播蔓延提供了新渠道。网络色情信息、低俗内容时有出现,对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思想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自律和他律,更加有效地占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阵地,用先进思想文化和高尚道德情操引领网络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工作实际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比,与人民群众呼唤提升公民道德的要求相比,公民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如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对公民经常性的道德教育不够深入扎实,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道德建设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等等。这些都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公民道德建设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政策措施特别是方法手段仍有不少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同时,我们既要看到面临的这些挑战,也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势,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风貌,城乡环境、公共秩序、文明礼仪、社会服务、旅游景区等方面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积极变化,与30年前相比,整个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尽管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要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待,只要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思想教育的多种手段,就一定能够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不断上水平。

  总之,新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和挑战,对做好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迫切需要。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肩负起光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扎实有力的工作不断开创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

  节选自李长春同志在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暨第八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的讲话。

[1] [2] [3] 下一页

浏览过上文的人,还点击查看了本内容
 ★ 关注官方公众号,领100元 ★ 
方法一:将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微信打开扫一扫,从相册打开二维码即可领取。
二维码
方法二:在微信搜索“考试报名提醒”,关注即可领取。

 ★ 网友精彩评论 ★ 
 ★ 各地申论成功经验 ★ 
Top返回顶部